項目位于杭州市富陽區的陽陂湖濕地公園,陽陂湖在很早的時候就是一片天然的湖泊,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填湖造田,變成了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基地,近些年隨著城市發展觀念的變化,政府希望有更多的自然生態環境被還原,給城市提供可呼吸的窗口,也為城市周邊的居民帶來免費開放的濕地公園。在項目施工之時就有很多珍稀的鳥類在此棲居,現在更是隨處可見白鷺停留于綠島之上。
接待中心位于陽陂湖濕地公園南側停車場附近,靠近富陽市中心,人流量較為集中,有很強的集散和接待性功能,建筑里面需要配套接待、咨詢、售票、管理、辦公、醫務室、同時具備洗手間、母嬰室、水飲售賣、休息等功能。雖然面積不大,但是功能的復合型很強。附近也設有游船和觀光小火車停靠點,是陽陂湖濕地公園的重要集散地點和接待中心。
在陽陂湖濕地項目中選擇運用了裝配式的檢驗方式,出于三方面考慮:首先是建造速度的需要,普通框架結構建造方式周期較長,建造工序復雜,很難控制周期,而裝配式建筑屬于可移動的輕型建筑,采用工廠預制現場架構,就很方便,用地性質不受限,建造工序流程清晰,施工工藝好把握,施工管理方便,精準度相對提高,關鍵大幅提升了建造速度。
其次是對環境的可持續的考量,用地性質的回應,常規的建造方式在施工時對土地破壞較大,建筑拆除時耗費人力物力,而裝配式建筑架空的形式不破壞土地,建筑拆走之后馬上可以復綠,拆下來的材料也可以被二次利用,也可以被重裝二次建造。
最后是對傳統建筑智慧的提取,與中國的傳統木構建筑的呼應不僅僅是在形式上,也在于建造的內部邏輯上。中國傳統木構建筑的精髓就在于的裝配式概念,所有獨立的構件都用隼卯的方式連接,可拆裝重組,可更換翻新,可修復遷移,屬于最純粹的最早的最靈活的裝配式建筑,包括木構建筑外圍磚瓦材料,同樣都是可以非常輕便的單元式構件材料,可以被組織被重構被二次利用。建筑與大地的連接方式也是輕巧的,直接是放置在大地上,房子被拆除之后,原來的宅基地就可以直接變成自然地,耕種作物,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級的智慧。
項目名稱:富陽·陽陂湖濕地公園南接待中心
項目地點:杭州市富陽區陽陂湖濕地公園
項目業主:杭州富春山居集團有限公司
EPC總承包:中國電建華東院;浙水建安
施工單位:杭州中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
設計單位:尌林建筑設計事務所
公司網址:http://www.novatact.com.cn/office.html
項目類型:配套接待類·公共建筑
設計時間:2020.7-2020.8
建造時間:2020.8-2020.10
設計單位:尌林建筑設計事務所
主持建筑師:陳林、劉東英
參與設計師:陳伊妮、王嘉欣、崔佳偉(實習)、黃偉斌(實習)
結構形式:鋼木結構輕鋼裝配
建筑材料:花旗松膠合木、炭化木燒杉板、鋁鎂錳板、竹木地板、輕鋼墻體、水磨石
建筑面積:300㎡
建筑攝影:嵒建筑-趙賽、趙奕龍